又见玉兰花开
—记服务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工作典型孙伟
人民政协网5月6日电(记者 李章程)每年3月,都是玉兰花开的时节。全国政协机关东门外刚好有两棵玉兰。不过对机关干部来说,欣赏玉兰花的机会并不多,因为他们正在全力以赴做一件大事——组织服务每年一次的全国政协全体会议。
花要开了,会就要开了。
今年3月,又见玉兰花开。秘书局会议处的孙伟却面临着一个选择。
3月3日,也就是大会开幕当天,是学校通知他参加研究生考试复试的日子。对普通工作人员来说,请一天假未尝不可,但是孙伟不可以,尤其是今年。作为会务一组的骨干成员,他今年的任务是协助领导具体承办大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各次全体会议。有人说,他是全体会议的“项目经理”。其实,他就是一根针。这根针的使命,是串起上上下下千条线。因此,与其说孙伟面临着一个选择,不如说他只有选择的权利,没有选择的机会。辛辛苦苦复习备考,过关斩将通过笔试,复试时间却与大会开幕时间不期而遇……
放弃,当然会有遗憾。但是孙伟没有时间去遗憾。
从2018年10月份开始,为了筹备大会,孙伟就经常住在办公室。查阅档案、研究方案、准备材料、起草文稿、安排分工……很多时候都要忙到下半夜。
办好一次重要会议,不仅仅是“柴米油盐”,更重要的是把握好“诗和远方”。比如,大会指导思想字数不多,却是开好一次会议的灵魂。在组委会领导带动下,起草大会指导思想时,孙伟和同事认真研究历年大会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部署要求和中央有关重要会议精神,立足人民政协性质定位,起草了一份更加契合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的指导思想。又如,为了做好大会整体设计,孙伟和同事认真查阅了与今年大会特点接近、关系紧密的过去多次大会的纸质档案、电子文档和音像资料,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底”“胸中有数”。今年还首次设计安排了界别协商会这一新的协商形式,12个界别开展的10场界别协商会成为一大亮点。
除了宏观把握,剩下的全是细节。相对全体会议这样的“大合唱”,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是孤立的,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流程再优化,细节再打磨,任务再落实,分工再明确,信息再核对,材料再检查……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苦,就像玉兰花一样,盛开之前,先要经历寒冬的孕育。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对于1988年出生的孙伟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一种修炼。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筹备,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开幕。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开幕会时间与预估时间一致。在从人民大会堂返回机关的工作车上,孙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随着会期的延伸,各项会议安排依次展开。全体会议出席率高、秩序井然,各场小组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委员精神饱满,会风风清气正,一切都在按计划有序进行。然而,就在闭幕会的前夜,由于文印室的设备“不堪重负”,会议文件不得不被送到外单位去印制。那一晚,孙伟和同事彻夜未眠。从凌晨两点到早上六点,一直不间断地通过电话了解情况、催促提醒。最终,文件在闭幕会开始前一个多小时才送达会场,时间紧张,必须争分夺秒。拿到文件那一刻,所有工作人员按照既定分工迅速行动。由于动作迅速、配合密切,在两千多名委员进入会场之前,全部文件都已摆放整齐。提前进场的记者们目睹了这一过程,纷纷感叹不已。
当大会圆满闭幕那一刻,孙伟他们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但战斗未结束,号角又响起,因为汪洋主席等全国政协领导同志马上要去看望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和编辑记者代表……
中午时分,孙伟和同事再一次从人民大会堂乘车返回机关。当车辆驶进大门的那一刻,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快看,玉兰花又开了。放眼望去,只见玉兰花正优雅地盛开着,它的绽放是那么宁静,那么晶莹皎洁,那么宠辱不惊,那么清雅而又那么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