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打造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
人民政协网

湖南邵阳:打造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

湖南省邵阳市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残疾贫困人口67949人,占全省残疾贫困人口的13.78%,是全省贫困残疾人口最多的市州。

对就业年龄段且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邵阳已达到就业全覆盖,成效显著。其折射出来的残疾人就业共性问题,也引人深思。

连泰鞋业的残疾人员工 本报记者 顾磊 摄

残疾人就业难在哪?

每当回忆过去,肖明辉仍会觉得心冷。

他52岁了,腿脚不便,家在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和母亲住在一起。2017年之前,靠低保过日子。

最受不了的是别人的眼神。总有人带着可怜的神情问他:“你妈将来走了之后,你该怎么办?”

肖明辉认为自己不是无用之人,他留意各种招聘信息,想找一份工作。然而,每次去工厂应聘,招工的人总是颇为客气地说:“留个电话给我们,到时候通知你。”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肖明辉记得,自己有好几次感到绝望。

残疾人就业的困难,被邵阳市残联副理事长谢涵总结为“三高三低”。所谓“三高”,即就业门槛越来越高、残疾人就业预期越来越高、稳岗就业方面的失业率高;“三低”即技能低、待遇低和整体就业率偏低。

残疾人个体就业往往缺乏竞争力,也难以融入健全人群体。30岁的残疾人宁文是隆回县人,他依靠自用的电动三轮车在县城郊区拉客,换取微薄收入。当滴滴打车的业务下沉到县域后,拉客就变得艰难,宁文逐渐干不下去了。

35岁的邵阳人刘真行可拄拐行动,“我被拒绝的次数多了,小工厂也基本不会要我这样的人。”后来,他被本地一家电子厂聘用,做了一段时间,却难以为继。

那些健全人工友看他时,总会带着异样的眼光,这让他受不了。刘真行感到压抑:“最大的问题是歧视。”

邵阳市的“全覆盖”得以达成,除了提供一般性的就业机会如公益性岗位之外,重点采用了集中安置的方式。比如,在龙头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邵阳连泰鞋业有限公司是某大品牌的代工厂,聘用了153名残疾人就业,安置比例达到3.2%;邵阳口味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聘用了56名残疾人就业,目前刘真行就在这家企业就业。这两家企业的员工总数量都在5000人左右。

此外,邵阳还建立了39个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这些基地由残疾人创业者作为领头人,按照残疾人就业30人以上。肖明辉所在的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他们需要系统性支持

在口味王公司,刘真行成为槟榔生产线上一名点卤工,他可以坐着操作。身边的工友中,很多都是残疾人,再也没有被歧视的感觉了。“我妻子是智力残疾人,现在我俩都在这里上班,每月收入加起来近8000元。”

残疾人在同一家机构集中就业,往往会形成群体感和归属感。

一次应聘后,肖明辉不抱希望地留下了电话,谁料这次真的被聘用了,这家企业叫做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淑亭就是一位残疾人,她通过努力,迄今带动了1386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086人,残疾人59人,于2019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在这里,肖明辉和其他残疾人一起,有说有笑。上班3年了,他说:“这里有家的感觉。”

杨淑亭认为,残疾人就业需要精准对接,根据不同特点开发岗位。比如,肖明辉从事的箱包拉链制作环节原本是没有的,但他灵活的上肢完全可以胜任该工作,于是公司调整流程,将其独立出来,满足了肖明辉的需求。

邵阳市洞口县的华屹化妆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赫伦是一位高位截瘫者。这家企业的特点是根据各位残友的特点安排工作,比如残疾人张斌手脚不灵活,家里闲置空地多,张赫伦就让他种植产品所需的黄精、薄荷,每年纯收入超6000元;比如智力残疾人贺四中有一把子力气,张赫伦安排他去挖草药,采摘野生山苍子,每年纯收入也有6000元以上。目前,张赫伦安排了39位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就业所需的系统性支持远不止以上。宁文目前就业的隆回县荷香桥镇都来连锁超市,创始人罗龙桂同样是残疾人,在3家超市安排了30多位残疾人就业。

针对健全人和残疾人员工,罗龙桂采用了两套计酬系统。“残疾人不能有高强度的工作。健全人按8小时制上班,残疾人的报酬以计时为主,比如,工作3个小时,按4个小时给酬劳,多出来的1个小时是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超市还为残疾人每人每年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00元。

规模更大的企业有体系化优势。在连泰鞋业,残疾人员工“五险一金”俱全,且有独立的爱心就餐区,上下班可乘坐工厂的班车。口味王公司同样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安排了宿舍。

“尽管对待残疾人,管理要宽松一些,我们还是欢迎他们来就业。”行政主管傅昌宏说,“我们每招聘一个新人,要多花800余元的成本,而残疾人就业流动性低,稳定性高。”

走出“劳动密集型”模式

在连泰鞋厂的生产线上,残疾人海东(化名)每天过手近300条鞋带,在5000余名工人的努力下,工厂代工的鞋,月出库量达50万双。

谢涵认为,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可释放更多岗位,但现阶段就业规模还不够,“这与邵阳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目前容纳不了那么多大企业。”邵阳正在对企业摸底,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

截至目前,邵阳市的扶贫车间带动1365名贫困残疾人就业。中共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介绍,这与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有关——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比如山区通讯信号问题清零、公路“村村通”及高速公路与高铁的通车,近年来,不少在沿海地区打拼多年的邵阳人回乡办起扶贫车间,不仅可降低用工和原料运输成本,还能为家乡创造就业。

随着经济发展提速,公共服务投入加大,残疾人创就业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多。例如,39个就业示范基地获得残联的支持资金超3000万元。然而,邵阳残疾人就业现阶段虽然解决了覆盖问题,但其模式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未来,如何调整就业结构?如何让残疾人就业更加多元化?谢涵认为,关键在于培训。

迄今,邵阳市开展了电商、美容美发、洗车、盲人按摩等方面的培训,效果相当好。比如,有残疾人通过电商,一天售出2000余箱土特产;盲人按摩师月薪达到5000元且供不应求。

截至目前,邵阳市组织残疾人参与免费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达1.1万人次,就业率达到60%以上。“要保证培训的精准性,就要坚持需求导向,残疾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谢涵说,“下一步,培训的就业率要达到80%以上。”

另一个正在萌发的现象是,互联网正在带来新改变。创业早期,杨淑亭曾带着230多个残疾人在网上做游戏代练。今年,她推出了自己的箱包品牌,在薇娅直播间,3秒就卖出了1.2万个产品,为公司带来数百万元的收入。

杨淑亭发现,随着业务的发展,市场会产生电商运营、客服等更多机会,“我们正在搭建电商团队,如果残疾人有意愿,我们会开发不同的工种,帮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人民政协报 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热点推荐

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