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述:奋战在脱贫攻坚中的教育人
人民政协网

委员讲述:奋战在脱贫攻坚中的教育人

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委员(中)与育种专家在河南中牟考察小麦种质资源情况

2月25日,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委员的朋友圈中看到这段关于黄文秀父亲在扶贫表彰现场的视频。和黄文秀的父亲以及全国亿万观众一样,程建平为这样的学生骄傲也动情。(图为视频截屏)

史家教育集团总校长王欢委员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课堂中调研

张来斌常委调研云南楚雄南华县基础教育,并在华南一中举行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励志奖学金颁奖典礼上为学生颁奖。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左二)委员到贵州省岑巩县第三小学调研

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委员(左)赴帮扶地甘肃宕昌一中调研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党中央交给教育战线的重大历史任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脱贫攻坚,中国人民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教育脱贫攻坚是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数教育人奔赴基层、深入乡村,付出了艰苦努力,亦参与谱写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活跃在教育战线上的全国政协委员们,恰是这场教育脱贫攻坚战中的参与者、组织者、见证者。今天,他们和他们背后的教育人将携带着这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奔赴新的征程。

——编者 

2月25日,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女儿黄文秀的名字时,坐在现场的父亲掩面而泣。2016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2019年6月17日,担任广西百色百坭村“第一书记”的黄文秀在山洪中不幸遇难,年仅30岁。那天,通过电视收看表彰大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眼眶也湿润了。“黄文秀是我们北师大的骄傲!也是青年人的榜样!”程建平告诉记者,在北师大,像黄文秀这样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优秀学子还有很多,他们不负青春、不辱使命。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为了给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巩固脱贫成果。

据程建平委员介绍,自2020年起,北京师范大学的招生计划中多了一项“志远计划”,它的使命就是主要面向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和新疆等边远贫困地区定向培养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和未来教育家,为乡村振兴助力。

“定向生意味着毕业后要回到生源地工作,这些年轻人是本着什么目的选择了定向培养?”在首届“志远计划”学生座谈会上,程建平找到了答案。其中一位女生的讲述让他印象深刻。“我的父亲是在凉山州扶贫的干部,有一次我去看望父亲时,一位十几岁的女孩瞪着眼睛望着我说:‘姐姐,请你也带我出去吧,否则14岁我就要嫁人了!’”就是因为彝族小女孩渴望山外的眼神打动了这位学生,让她坚定了报考“定向生”,毕业到最需要的地方当老师。

在北师大的对口扶贫工作中,程建平曾几次走进大凉山腹地。近年来大凉山飞跃的发展也带给他深思,“一步跨千年的彝族人现在住上了新房,校舍也变成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但思想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这里的未来需要大量扎根乡村的优秀教师来托举。而我们北师大,有这个责任。”程建平语气坚定。

和黄文秀一样,在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的名单中,还有中央民族大学的杰出校友张小娟。她主动放弃北京光鲜的工作,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甘肃省舟曲县工作。2019年在下乡扶贫返回的途中,因车辆坠河不幸殉职,她如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表彰会当天,中央民族大学通知全体师生观看直播,成为影响师生的一堂鲜活的思政大课。“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有形的价值观。”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告诉记者,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名单上,除了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张小娟外,还有13名民大校友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央民族大学‘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和培养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的教育使命和担当。”张京泽说,为了扎根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助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近年来,中央民族大学与民族八省区和“三区三州”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硕士生、博士毕业生,他们将青春的根脉深深地扎在中国大地上。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始终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办学第一选择,坚持走“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办学之路。据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介绍,近年来学校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扎实推进,坚持以“输血”助“造血”的目标和“智力帮扶”的主线,发挥优势特色,首创了“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创新开展教育扶贫,有效提升了帮扶对象的基础教育水平。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教育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而“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中的美育更是西部教育问题的难点所在。“这些问题既有和全国一样的共性问题,也有因为经济欠发达、地处西部等因素造成的一些个性问题。”据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介绍,近年来,学校依托大学高水平体育、艺术学科优势,统筹各类体育艺术教育资源,整合舞蹈、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深入开展“爱在远山”甘肃深度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艺术教育精准扶贫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美育浸润行动帮扶模式,激发了边区学生对艺术的向往和对美的欣赏力和幸福的感受力。

“看到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作为教育人,我们内心感到莫大的幸福。”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的办公室多次搬到了“田间村口”,学校在对口帮扶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云南省施甸县和湖北省竹山县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坚持规划、生态、科技、教育“四位一体”的帮扶举措,取得良好成效。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学校还设立了产业扶贫基金,将视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每年拨付给扶贫村用于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不歇脚,乡村振兴再出发。正值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和办学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具体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用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十四五”开局,王焰新满怀期待。

从黄文秀到张小娟,从支教老师到扶贫干部,从个人到组织……这只是教育系统结合自身特点投身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战中,无数教育人奔赴乡村,扶志启智,帮助乡亲摆脱贫困,更持续关注乡村振兴。

“教育扶贫是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精准施策的结果。”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介绍,近年来国家通过创新教师用人机制和补充方式,重点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管培俊向记者列出一组数字:到2020年,中央“特岗计划”招聘特岗教师累计达到110万人,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持续实施“国培计划”11年,聚焦乡村教师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中央财政近年来投入110亿元,培训近900万人次。中西部22个省份725个连片特困地区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近127万名乡村教师……正是得益于这些“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让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显著提升。

“十八大以来,累计有8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有514.0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数千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实现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累计6.41亿人次贫困学生得到国家资助。”谈起这些数字,管培俊如数家珍。这些数字的确足以令管培俊和教育人欣慰,“从中央到地方,在自上而下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成效显著。今天,贫困地区上学难问题已经得到历史性解决!”

 

人民政协报 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热点推荐

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