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
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有力,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近年来,安徽省聚焦贫困地区学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断健全体制机制,精准落实政策要求,改善办学条件,抓实控辍保学,提升师资水平,着力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2020年,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5%,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6%,贫困家庭学生辍学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全省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18.9万人次、15亿元,实现应助尽助,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坚实基础。
观一省而知全国。脱贫攻坚伟大斗争改变了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面貌。更彰显了伟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步伐,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教育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
让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作为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我多次前往青海省、凉山州、遵义市等扶贫一线调研,实地参与脱贫攻坚,深知开展扶贫工作的困难程度和重要性,因此更加为党和人民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性的脱贫攻坚战中不遗余力地发挥教育优势,凝聚北师大优势资源,积极主动承担各级各类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在智库建设、政策建议、对口支援、滇西扶贫、凉山州扶贫、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一省一市一县一校”教育扶贫样本,真正践行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未来五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过渡期。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必须更好更充分地发挥教育在过渡期中的造血赋能和战略支撑作用,千方百计让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为此,北京师范大学提前布局、主动作为。2020年,北师大率先推出了“志远计划”,面向当时尚未脱贫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定向培养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倡议推动“强师计划”,联合全国师范大学一道,为832个脱贫县定向培养输送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高水平师资;实施“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多措并举鼓励引导更多优秀毕业生到基础教育领域就业,尤其是到中西部和基层一线任教;在珠海校区成立乡长学院,培训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
扎根中国大地创新民族高等教育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特别是在这8年的伟大实践中,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此过程中,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这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央民族大学将勇担历史重任,坚定承担光荣使命的政治自觉,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尽力建设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问题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我们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把“四个服务”作为办学治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中央民族大学发展新征程,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办民族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