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系列专栏——
武义青委员:大学生要做自己的“管理者”
武义青: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河北省政府参事。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学术委员。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口述/全国政协委员 武义青
整理/本报记者 张惠娟
高考恢复之初,像当时很多青年一样,他也渴望考上大学。凭着内心的极度渴望和高度自律,他通过自学《数理化自学丛书》而圆梦大学。求学期间,学管理学出身的他,更是从中领悟到管理自己的真谛。他希望当今的青年大学生也都能学点管理学的知识,学会做自己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内驱力和高度自律让我圆了大学梦
我上高中时,“文革”刚结束不久,高考也恢复了,社会上掀起了教育热、科技热、文化热。当时的我和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内心充满了对学习文化知识、上大学的无限向往。
对我而言,考上大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的普通工人家庭,家里没有什么藏书,我能接触到的学习资源只有学校的教科书。而10年“文革”,让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受到很大重创,学校教科书的知识也不够系统,我深知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应对高考。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知识成为我内心最着急的事。幸运的是,那时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出版了一套普及数理化基础知识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在社会上很流行。所以,这套丛书很是畅销,也很紧俏,购书需要排很长的队。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我也幸运地买到一套。拿回家便海绵吸水般废寝忘食地学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自学了这套书,1980年,我参加了高考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开学时,我带着这套书一起去大学报到。
如今,虽然40多年过去了,这套书也已书页泛黄、铁钉生锈,但它一直被我珍藏着。我由衷感谢它给我带来的影响,因为它,我人生的命运开始划出向上的曲线;也因为它,我知道了自律和自学对一个人成长的价值。因为在那个时代,学习不能仅仅靠学校,也不仅仅是靠天才,主要是靠自学。而且,在当今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力更是成为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素养。
大学“三件宝”:学习、运动和良师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和综合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位好老师、一门感兴趣的课、一个好习惯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坐标。
我初入大学的直观感受,可以用震撼和惊叹来形容。而这震撼和惊叹最大的就是学校的图书馆和体育馆。我第一次看到图书馆有那么多的藏书,而且体育馆竟然还有专业的游泳池和游泳教练。我很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内心特别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能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所以,文明精神、野蛮体魄——“读书”与“运动”构成了我大学时光中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
课余时间,我几乎都浸泡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书籍。学习累了,就用体育锻炼来调节。我认为,大学期间多参加运动锻炼,不但能调节紧张的学习节奏,强健体魄,运动中还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记得有一个夏夜,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在自习室做制图课的作业,由于题目比较难,也充满了挑战的乐趣,我们完成时已是夜里12点了。当时教室没有空调,天气酷热,我们几个人一对视,稍作收拾便很“默契”地冲到学校游泳池,畅快淋漓地游了好几个来回才回宿舍休息。如今已经过去40多年光景,但那个深夜学习后畅游的画面一直印刻在我脑海中,成为大学时光中最美好的回忆。
除了读书和锻炼,大学期间对我后来走上学术研究之路影响最大的是我遇到一位好老师。教授我们《运筹学》课程的贾雨文老师是从中科院系统所调来的,他曾师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吴文俊和系统工程专家许国志,学术科研能力非常强,讲课也十分跳跃,深受学生们的仰慕。我是这门课程的课代表,因此和贾老师接触交流的机会就更多些。让我最为佩服的是,贾老师虽是研究数学出身,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还能以数学的理性思维来理解研究传统文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把《孙子兵法》等典籍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定量化、概念化、结构化,并据此提出了带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点的“主动性决策理论”,倡导“制人而不制于人”。这个理论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却又十分具有现代意识,能应用于解决许多现实问题。
大四毕业时我选择了留校,和贾老师成了同事,我们一起进行科研交流、讨论工作,他的学术观点与学术态度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贾老师的为人处事和治学精神让我明白:做学术研究,要有宽阔的视野才能融会古今中西,但这种融合也是要有所“选择”,毕竟中西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与文化自信。
工作几年后,我又读了管理相关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受贾老师学术研究的影响,我的博士论文研究也选择了和主动性决策理论相关的课题。在数量经济学方面,我通过分析,对生产率、竞争力、增长质量、增长方式等分析研究,来判断资源发挥效能的条件和程度,也成为我后来重要的学术方向。
从事这些研究也让我进一步明白,大学生和研究者不能在书斋中做学问,所有研究必须裨益于社会发展。因此,从我研究的数量经济学,到后来逐步涉猎了技术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政策分析等多个研究领域。在成为河北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后,我的调研和所提交的建议提案,也都坚持问题导向的学术研究风格,倡导经世致用。
致青年: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管理者”
时光荏苒,如今的我成为一名高校管理者,而教育人最幸福的事情是看到青年人的成长。所以,平时在和青年教师、青年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中,我也有意去了解当代大学生内心独特的精神世界。
我发现,这些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90后”“00后”大学生,富有朝气,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视野也更加开阔。他们更愿意彰显自己的个性,敢于打破偏见,希望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他们从小衣食无忧,这也造成了许多青年人缺乏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因热衷于标新立异,在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逐渐趋于薄弱。
我想说的是,大学时光之所以成为人们一生历程中最美好的回忆,是因为它充满了理想朝气、充满了无限可能。虽然,不同时代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但很多精神层面的追求是永不过时的。
首先,大学生要学会“管理自己”。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对任何人都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分。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少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催促,时间也更为自由。如果不会管理自己,很多时间就会白白浪费,甚至学业荒废。如何管理好自己?畅销书作家、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自己的管理者。”
大学生如何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自我管理与日常事务处理?大学期间我学的是管理工程专业,除了在专业领域学到的知识外,这个专业也带给我一生受益的财富,让我学会用管理的思维来规划、管理自己的时间。因此,我希望青年大学生也都能学点管理学的知识,学会做自己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我推荐大家借鉴学习著名的“PDCA循环法”——P是Plan(计划),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要计划先行;D是Do(做),就是按照计划去实行,去做;C是Check(检查),要去对结果分析哪些对了,哪些错了;A就是Act(实行),要对实施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错误进行反思,找出新的问题。一整个流程结束,就是完成了一个闭环。之后,再不断地重复这一循环,直到事情完成为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应形成制度,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汲取经验,避免错误。我相信,青年大学生若能按照这个循环方法管理自己,一定会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处事能力。
第二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学习资源,充分储备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首先要主动和老师交流。老师最大的幸福是看到学生的成长,主动和老师沟通,不仅能给你带来知识上的进步,更能给你带来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影响。另外,进入大学,每个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大学生不应该仅满足于课堂上的内容,要多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最后,我想说,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更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钟南山院士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师曾对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不应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事,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所以,我希望当代的青年大学生们,要心怀远大理想,好好珍惜身边的学习机会,学会管理好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