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有商有量”的“最后一公里”
人民政协网

【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有商有量”的“最后一公里”

央广网安庆11月27日消息(记者 汪称)“车篷搞得好,困扰居民很久的电瓶车充电问题也解决了,以前都是飞线充电,一到下雨天有很大安全隐患,现在车子就在小区车篷充电停放,又安全又方便。”家住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高花社区的居民杨瑞香向记者介绍。

高花社区委员工作室里,政协委员与辖区居民面对面商量讨论。(央广网记者 汪称 摄)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高花社区委员工作室,一场别开生面热烈讨论的居民议事会议在这里进行。

高花社区委员工作室里,政协委员再一次与居民面对面协商,讨论居民区里新改造的一条马路后续建设问题。

“原来这条路难以下脚,垃圾成堆,给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不少麻烦。现在路修好了,但是旁边的空地怎样利用倒成为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做绿化带还是停车点,还需要跟居民深入讨论商量。”大观区高花社区委员工作室负责人施巧月说道。

今年以来,像一车一蓬、明亮工程这种民生实事,高花社区委员工作室解决了社区800余户居民楼道灯明亮问题和11顶车篷安装工程。

施巧月表示,政协委员工作室自2020年组建以来,由商贸、服务业、行政管理等领域5名委员组成,有了平台,委员们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协商就有了“阵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像高花社区委员工作室这样的协商平台,安庆市大观区有56家。作为安庆市“两商衔接”试点的大观区,各家委员工作室和界别活动室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探索建立务实管用的工作制度,擦亮安庆市政协“宜协商”的金字招牌。

傍晚时分,家住安庆市大观区石化路街道大湖社区的69岁吴宣明老人,早早地来到社区老年食堂吃饭。

“一荤三素10块钱就能吃的好,而且出门溜达几步就到。“吴宣明老人谈起自己以前头疼的吃饭难题,向记者娓娓道来。“以前吃饭到处跑,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自从上个月社区食堂开业,我就天天来这吃,这里的饭菜都是针对我们老年人定制的,非常健康还便宜。”

傍晚时分,安庆市大观区大湖社区的老年人前来食堂就餐。(央广网记者 汪称 摄)

吴宣明老人提起的社区食堂就是安庆市大观区大湖社区“连心桥”委员工作室在刚刚过去的10月,落地解决社区老年居民就餐难问题的鲜活例子。

为什么要建立老年食堂?大湖社区是80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周边老年人达3000人,是典型的老龄人口居多的社区。

如何解决辖区内老年人、空巢老人、行动不便群体吃饭难的问题,大湖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牵头召开老年助餐微协商居民建议会,多次走访调研,听取老年居民诉求,召集相关人员及群众开展深度协商。

据大湖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相关人员介绍,老年食堂于今年7月下旬开始建设,10月初正式投入使用,一次性可容纳110人就餐。同时,食堂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还专门设计了无障碍通道,并加装扶手设施。

不仅如此,大湖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还充分发挥委员优势,协助老年食堂提供居家医疗保健知识和老年人科学膳食咨询等服务,定期为老年人开展健康义诊、讲座活动等,真正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人民政协报 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热点推荐

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