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说唱俑“活”了
人民政协网

击鼓说唱俑“活”了

——国博推出首部原创文物活化舞台剧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谢颖)头上戴帻,袒胸露腹,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5月27日晚,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秦汉单元的明星文物——击鼓说唱俑,穿越两千年,“活”在国博的剧场上。

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出品的原创文物活化舞台剧《盛世欢歌》,以汉代击鼓说唱俑为切入点,通过三个单元故事、四个场景、数十年光景,生动再现生活在汉代社会底层的俳优人的生命起伏,于跌宕境遇和悲欢离合中讴歌卑微却乐观的灵魂。

击鼓说唱俑代表中华文化最早的说唱形式,折射出曲艺和戏曲最初的形态。舞台上时而眼花缭乱的市井百戏,时而正襟危坐的朝堂激辩,时而幽默的对白,时而高昂的唱词,引发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传统的杂耍、说唱、戏曲等表演艺术与现代话剧、歌剧、音乐、舞蹈、相声、说唱等艺术融合,将东汉说唱艺术中的诙谐和其蕴含的乐观精神,通过年轻演员传承、复活、展现给观众。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20年全面启动实施馆藏文物活化工程。“通过馆校合作,跨界融合开发文物活化舞台剧,是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盛世欢歌》是我们文物舞台活化的首次尝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活化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人说。

《盛世欢歌》活态创演的特色,在于“融”和“趣”。既有古老与年轻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也有文博与教育的交融,以及各种艺术手法的交融。同时,抓住了说唱俑最大的本领——有趣喜乐,无论个人经历如何起伏,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把快乐带给观众。

该剧也是中国传媒大学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大文化战略的孵化项目。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主创们充分发挥双一流科研和学科力量,将“90后”甚至“Z时代”的年轻群体对文物的热爱与专业相结合,把艺术创作的敏锐触角伸向两千年前生活在成都平原锦江之畔的俳优。

据悉,中国国家博物馆将立足丰富馆藏,发掘其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和时代价值,联合艺术院团、高等院校等深度融合创新,推出更多、更精彩的文物活化舞台剧,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

 

人民政协报 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热点推荐

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