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世界文化论坛讲述“中国减贫故事”引关注
人民政协网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讲述“中国减贫故事”引关注

人民政协网北京11月2日电 10月26-28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七届年会在京举办。本届年会以“文明互鉴:共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多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近千人参会。年会期间举办了主题论坛“来听中国故事Discover China”,中外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中国故事。

减贫是“最成功的中国故事”。主题论坛现场,中国减贫故事引起了听众和媒体的关注,讲述者是杜萍博士。中国减贫故事是一个宏大而厚重的题材,既要有全局高度,又要有感人细节,要在短短几分钟内讲好减贫故事实属不易。长期致力于减贫研究的她从研究视角讲述了中国将信息化与减贫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并分享了在甘肃、广西、贵州、宁夏等地调研时的见闻。

2015年,她在甘肃省扶贫办调研时看到,扶贫干部和软件开发人员携手奋战,争分夺秒进行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在协同工作中,扶贫干部学成了信息化行家,软件开发人员也练成了扶贫好手,这样的场景,在广西、贵州、宁夏等地都能看到。广大扶贫干部和软件开发人员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扶贫开发工作中,鼠标点一点,各种数据就能一目了然。

“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减贫理念、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无不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杜萍表示,作为一项新的实践探索,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从无到有,在扶贫干部、爱心人士和贫困户之间架起了一座高效帮扶的桥梁,为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杜萍讲述了信息化助力贫困户脱贫的故事。2017年冬天,她来到广西全州县白竹村贫困户邓淑君家中。当时邓淑君家里除了一张破旧的木沙发,再无其他家具,屋子很冷,却没有生火。她6岁多的女儿正跪在冰凉的泥地上,趴在木沙发上用铅笔头写作业,两只小手满是冻疮。讲到这里,她说:“相信任何一个母亲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两年后,她再次来到邓淑君家中,发现邓淑君一家在中国社会扶贫网的精准信息对接下,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帮扶,已经告别了贫困。

“众人拾柴火焰高。”杜萍用这句谚语作为致辞的结束。她表示,希望更多的人为建设远离贫困、共同发展的美好世界而贡献力量。

“中国的减贫故事说不完道不尽,中国的减贫经验不胜枚举”,演讲中金句迭出,令人过耳难忘,现场观众多次热情鼓掌。中国减贫故事通过中英文即时传译设备,传递到现场的每一位听众耳中,也通过网络走进人们心中。

主题论坛主持人、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苑天舒在总结杜萍的演讲时说:“中国的扶贫、减贫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这个时代绽放出中国故事的光彩。感谢杜萍所做的贡献。”论坛现场,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招生办主任赫彦宇说,“从杜萍的演讲中,我们了解到中国减贫历程中的创新做法和美好故事。”

杜萍所著《减贫信息化管理“5+2”模式》一书被指定为年会的重点宣传用书。据论坛年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鉴于该书在减贫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特将它作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七届年会重点宣传用书,用于年会期间赠送给中外嘉宾。”在本届年会的“全球文明倡议高级别对话”“数字中国与未来世界”“风云对话:丝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永恒通途”等多个主题论坛和“美丽中国•中国画艺术沙龙”现场,都能看到这本书。

该书记录了杜萍10年来对中国减贫信息化管理的思考。她将减贫信息化管理放在人类减贫实践的背景下进行讨论和总结,创新性提出减贫信息化管理“5+2”模式。作者基于“5+2”模式研发的系列软件,入选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中国扶贫战略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2018年3月,基于“5+2”模式研发的系列软件经国务院扶贫办鉴定后获得认可,作者将其捐赠给中国社会扶贫网,应用于该网的系统升级,为该网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作用。

 

人民政协报 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热点推荐

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