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协委员王琦:实施“中医药+”工程 探索“三医联动”
人民政协网

安徽省政协委员王琦:实施“中医药+”工程 探索“三医联动”

人民政协网合肥1月23日电  “安徽作为中医药大省,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从药材种植到药品研发、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从文化传承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功能都在不断创新完善。”正在召开的安徽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琦带来了《关于奋力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提案,并且坚定地相信“安徽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有底气、有能力。”

据悉,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也是中医药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2021年12月,上海、浙江、江西等7个省(市)首批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王琦认为,要与强者比、与快者赛,安徽省中医药发展要实现由大到强,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亟待解决。一是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国家级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和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缺乏,企业研发能力有限。二是中医药服务体系不优,有效模式尚未巩固拓展。三是中医药产业发展不足,外向发展程度不高,药材种植、饮片炮制和销售等前段产业居多,全省销售额超10亿元的中药企业仅2家、过5亿元大品种仅2个。四是中医药管理机制不畅,整体性、协同性有待加强。

为此,王琦建议:首先要强化系统设计,凝聚创建硬核力量。围绕争创目标,成立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督办《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工作任务落实。统筹考虑省内不同地区中医药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则更要注重发挥合肥智力密集优势,研发产出一批成果;支持六安依托“西山药库”,大力延伸拓展中药产业链;支持亳州在一、二、三产有机融合上探索示范;支持黄山传承弘扬新安医学特色。

其次,还要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学研跨越升级。构建跨学科研究和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加快省级中药创新平台建设,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安徽中医药大学牵头联合有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安徽省中药协同创新研究院,推进“北华佗、南新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抓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育,重视发挥院士、国医大师、名中医、岐黄学者的重要作用。支持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新安经典名方等研发以及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建立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区,加大AI、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道地药材品质保障等领域场景创新应用。

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资源供给,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例如:实施中医药优质资源提质扩容工程,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康复中心,推进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构建医防康养一体化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中医药+”工程,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三医联动”模式,结合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大黄山”建设,推动中医药与康养、旅游、食品、文创等产业融合,提高中医药产业现代化、价值链增值化水平。灵活运用地方规划、融资等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高品质、市场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

最后,还要强化市场培育,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培育壮大中医药龙头企业,建议通过兼并重组,组建安徽省中药集团,引领中药全产业链迭代发展。大力培育中医药“专精特新”企业,并推动皖药走向世界,争取设立中药材期货或类期货市场。抢抓RCEP机遇,支持中医药外贸企业设立境外销售中心,共享共用海外产地仓。支持企业依托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举办国际性论坛和会议,加大中医药特色文化宣介力度,推动安徽中医药在走向世界的实践中合作共赢。(刘甜甜)

 

人民政协报 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热点推荐

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