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高校文化育人使命任务的新指引
史小宁 赵辰玮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统筹谋划、分类指导、部署推进,倾注了巨大心血,投入了大量精力。进入新时代,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用充分凸显。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文化条件。
聚焦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书记鲜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从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高校与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高校如何充分发挥优秀宣传思想文化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持续引导广大青年从增强文化自觉转化为坚定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成为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作品创作与实践需要思考的新问题和迎接的新挑战。完成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务,要明确五个任务的内在逻辑和历史作用,从理论与现实的维度出发,做好五个任务的具体实践。
1、 举旗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心系民族复兴伟业新时代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作品创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新时代青年砥砺理想信念的最好教材。当代青年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突击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作品创作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担负强国使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鼓舞广大青年学生在中国梦伟大实践道路上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和拼搏之向,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2、 聚民心——唱响时代主旋律,坚守人民立场,画出青年学子认同的最大同心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与潮流观念,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复杂现实与多种挑战。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看待问题角度新、接受新鲜事物快,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该通过优秀的宣传思想文化作品担当起聚民心的使命任务,要在把握新的历史方位、迎接新的时代挑战上更加积极主动,让时代的主流声音、核心价值在舆论场中更加响亮。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作品要更好地满足高校青年学生的文化需求,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美学体验使得人民立场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更加被青年学生接受;也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青年中代代传承;还要突出典型引领和榜样带动,深化“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活动,挖掘五四青年奖章、“两红两优”获得者等榜样故事,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健康校园文化风尚表现出来,用先进事迹激励青年,引导他们做时代新风的引领者、弘扬者。
3、 育新人——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探索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作品创作,要鼓励青年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个人奋斗和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通过鲜活的文艺形象,真实的先进人物,饱满的生活场景引导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一百年来,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在人生最美好的时代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带来了活力与创造力,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在脱贫攻坚、消防火场、边防一线、奥运赛场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谱写了不负党、不负人民、不负民族的青春之歌。这些青年砥砺奋斗的事迹给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新时代青年正亲历、见证、参与伟大进程,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作品要把由此汇聚起的中国青年之青春力量加以艺术性的升华,进行再创作,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许党报国、尽忠为民,将红色理想种子埋植在新时代青年心中。
4、 兴文化——激发青年一代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新能量新时代的高校宣传思想文化作品创作与实践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百年来,中国青年始终走在时代大潮的最前端,为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都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高校宣传思想文化作品创作与实践要引导青年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真挚而朴素的情感,切实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更加充分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进一步增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实践认同、情感认同,更加自觉、自信地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要充分拥抱互联网时代,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短视频、H5、动漫、网络直播等传播主流价值观,拉近与青年的距离,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打造“爆款”“出圈”“破防”的时尚宣传思想文化作品,赢得青年群体广泛认可,弘扬青年群体正能量。
5、 展形象——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新时代的高校宣传思想文化作品创作与实践要向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要助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断创作出反映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深受广大青年喜爱的作品。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通过青年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不断完善“新时代”的逻辑顺序,采用“平视角”的叙事方式,调适“时代感”的话语风格,面对“全球化”的传播对象,善用新媒体讲好青年故事。当代青年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未来事业的美好憧憬,因此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作品要善加引导,将爱国情怀和奋斗信心通过优秀的宣传思想文化作品予以呈现和表达,与青年群体形成有效的共振,实现与青年的理想共识。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时代为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尤其是高校工作者更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作者简介:
史小宁,1980年6月,男,汉族,甘肃泾川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实践。
赵辰玮,1988年4月,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河北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新媒体传播。
基金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内在逻辑研究”(20BKS027)阶段成果。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研究”(19BKS071)阶段成果。3、2021年河北大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思政化视域下‘00后’大学生媒介素养社会化的路径与效果研究”(2021HSZ013)。